1    静电场
2    稳恒磁场
- 2.1磁现象和磁场
- 2.2毕奥萨伐尔定律
- 2.3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 2.4运动电荷的磁场
- 2.5磁通量和磁高斯定律
- 2.6安培环路定理
- 2.7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的力
- 2.8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 2.9霍尔效应
- 2.10磁介质的磁化
- 2.11磁介质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 2.12铁磁质
- 2.13章节课件
4    习题解析
- 4.1电磁学典型习题及解析
电磁学
赵文娟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电磁学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sm 学分/学时:3.5/56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物理系本科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电磁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电磁学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能力;具备应用电磁学的知识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磁学实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使学生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通过对电磁学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贡献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使学生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同时使学生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矢量、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分析研究具体问题。通过对电磁学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一定难度的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静电场
2    稳恒磁场
4    习题解析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部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职位:大学物理课程负责人
赵文娟,女,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系。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及科研工作,获得第七届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14,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年度优质教学质量奖,2018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个教学及科研奖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辐照特性与散射特性研究,激光热作用计算,电磁波(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和散射等。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有:激光辐照对探测器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红外成像系统抗干扰抗毁伤特性研究,激光探测大气污染程度实验等;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十一五”及“十二五”预研等重要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为本科生主讲:大学物理、电磁学、光学、热学、光传播等课程;为研究生主讲:光的传播理论等课程。
《电磁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静电场 恒定电流场 (24学时)
静电现象、电荷,库仑定律;电场与电场强度、场强迭加原理,电偶极子;高斯定理;电势及其梯度;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能;电容和电容器;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恒定电流场。
1.基本要求
(1)掌握应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分布的条件和方法,用电势定义求空间电势分布的方法;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能熟练运用迭加原理计算简单、典型带电体及其组合体的电场、电势分布。
(2)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场的概念、场强迭加原理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电通量的概念,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律和高斯定理,了解电势梯度的物理意义,了解带电体、带电体组的静电能及其计算方法。
(3)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掌握电容的物理意义,并会计算电容器的电容。
(4)理解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理解电容器储能的概念,并会计算电容器的储能。
(5)理解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6)掌握电流的稳恒条件,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电阻和电阻率,电功与电功率、焦耳定律及其微分形式,电源及电动势;理解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矢量,稳恒电场,电阻和电阻率,金属导电的经典电子论,非静电力与非静电场强。
2.重点、难点
重点:(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静电场方程以及场强和电势的计算。
(2)研究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和电介质上电荷的分布规律及电场的分布规律。
(3)静电能的计算。
(4)电流的连续性方程,电源及电动势。
难点:梯度的概念;静电场的导体;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金属导电的经典电子论。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教材相关习题。
(二)恒磁场(12学时)
基本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运动电荷的磁场,磁场的高斯定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1.基本要求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毕奥—萨伐尔定律,并会求解载流导线规则分布时的磁感应强度;掌握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求解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电流的磁场分布问题;会计算非均匀磁场中通过规则曲面的磁通量;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洛仑兹力和安培力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面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
(2)理解磁通量的概念,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磁矩的概念。
2.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激发磁场和磁场对电流及运动电荷的作用。
难点: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以及磁场的计算。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教材相关习题。
(三)电磁感应 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8学时)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电源及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与涡旋电场(感生电场),互感现象、互感系数、互感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自感磁能,磁场能量,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略)。
1.基本要求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能熟练运用;掌握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的计算;会计算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自感磁能和互感磁能。
(2)理解动生电动势的产生原理,掌握感生电场的性质,理解感生电场与静电场的区别;理解自感、互感的物理意义,自感磁能和互感磁能的物理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重点介绍电磁感应现象、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涡旋电场的概念及性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教材相关习题。
(四)电磁介质(8学时)
电介质及其极化,介质中的静电场,电场能量和能量密度。分子电流与分子磁矩,磁化强度矢量,磁化电流及其与磁化强度的关系,磁场强度、有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磁介质的磁化规律,磁场的边界条件和磁路定理,磁场能量与能量密度。
1.基本要求
(1)掌握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极化强度,电场强度和极化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场的边界条件。理解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面密度的关系。能求解有介质存在时具有一定对称性电场的分布问题,能计算有对称性非均匀电场的能量。理解电场的能量,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理解极化强度矢量的物理意义,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了解静电屏蔽现象及应用。
(2)掌握有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律,磁化强度及其与磁化电流的关系,会求解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磁场分布,会计算简单的磁路问题。理解磁场能量,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会计算具有对称性的磁场的能量。
(3)理解磁场强度矢量的概念,掌握磁场的边界条件。了解磁介质磁化的微观解释,了解铁磁质的特性、磁滞效应、磁滞曲线、磁畴的概念;了解磁路的有关概念和定律。
2.重点、难点
重点:(1)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场强度和极化率之间的关系;磁介质的磁化和有介质时的场方程。
(2)场能量的计算。
难点: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面密度的关系,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介质的磁化。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教材相关习题。
(五)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电磁波(4学时)
位移电流、全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微分形式),电磁场的能量、能量密度、能流密度。
1.基本要求
(1)掌握麦克斯韦两个基本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应用和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掌握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性质、能流密度、坡印亭矢量。
(2)了解偶极振子发射电磁波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图像,了解电磁波谱。
2.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重点介绍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的两个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难点:位移电流的概念和本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教材相关习题。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56 学时,其中:讲授+课堂演示实验共 48 学时,综合练习 8 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式 |
1 | 静电场 恒定电流场 | 24 | 讲授+课堂演示实验+综合练习 |
2 | 恒磁场 | 12 | 讲授+课堂演示实验+综合练习 |
3 | 电磁感应 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 | 8 | 讲授+课堂演示实验+综合练习 |
4 | 电磁介质 | 8 | 讲授+课堂演示实验+综合练习 |
5 |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电磁波 | 4 | 讲授 |
三、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前期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
后期课程:光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
(二)其他说明
无。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赵凯华主编《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梁灿彬主编《电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贾起民主编《电磁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秉乾、王稼军编著《电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4.(美)Gerald Pollack, Daniel Stump《Electromagnetism》,Addison Wesley。
5.(美)Gerald L.Pollack,美Daniel R.Stump著《电磁学》英文版,高教出版社,2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