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社会心理学
提供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人文学院
课程编号: HA006019
学分: 1
课时: 16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A006019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                              

学分/学时:1/16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             

适用专业:不限                           建议开设学期:2018年下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既是理论性极强的基础学科,也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科,从个人到集体,从群众到领导,从私人生活空间到公众场所,从婚姻恋爱到违法犯罪,任何涉及到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心理活动,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基本性质,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的具体应用等理论和知识,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社会、文化以及人际互动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分析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问题,更科学地理解各种社会现象。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社会心理学概述(2学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主要内容:早期琴童心理研究提出的群体特征问题;早期民族心理研究提出的民族精神凝聚作用问题;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产生。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美国社会心理学的群体心理研究的改造;文化的社会心理构造功能。

第三节  社会心理与公共文明

主要内容:社会心理究竟是怎样的“现象”;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社会心理与人性理念中的“善”。

1.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

2)熟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的内涵;

3)掌握社会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区别。

2.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心理究竟是怎样的“现象”;

难点: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传统。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2)讨论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作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学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

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步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分类。

第二节  定量研究的设计

主要内容:定量研究设计的一般特点;实验研究;调查研究。

第三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

主要内容:定性研究的基本特点;定性研究的基本过程;参与观察法。

第四节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测量工具的使用

主要内容: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测量工具的使用。

1.基本要求

1)熟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本特点;

2)了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和适用情况。

3)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和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本特点和方法;

难点: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理论依据。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掌握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定义和关系;

2)用实验法或调查法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三)人际关系(4学时)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主要内容:人际关系研究概况;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人际吸引;关系的发展;密切关系与爱情。

第三节  人际关系中的典型行为

主要内容:人际冲突与合作;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主要内容:中国人的关系取向;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中国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方式。

1.基本要求

1)掌握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关系发展和退化的原因及相关理论模式;

2)熟悉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假说;

3)了解人格测量方法和人际合作的具体问题。

2.重点、难点

重点: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吸引的因素;

难点: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的原因;中国人的关系取向。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收集人际关系测量的问卷;

2)用调查法和问卷法测量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

(四)社会知觉与认知(3学时)

第一节  社会知觉

主要内容:社会知觉的含义;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尊及其测量;自我认同。

第二节  对人知觉

主要内容:印象形成过程中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主要内容:刻板印象的形成;影响刻板印象的因素;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第四节  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

主要内容: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

1.基本要求

1)掌握印象形成的基本线索、组织结构及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整合理论;

2)掌握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及利弊;

3)了解社会知觉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2.重点、难点

重点:印象形成的线索,刻板印象的作用,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

难点:印象形成的加工整合理论、自尊的建构与作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请从文化与人行为的关系谈谈中国人的自我认同;

2)调查社会生活中的刻板印象现象。

(五)社会感情(2学时)

第一节  社会感情概述

主要内容:社会感情的概念、特点、作用;社会感情的形态和理论。

第二节  社会情绪

主要内容:社会情绪;社会激情;集体情绪;社会情绪的管理。

第三节  社会情感

主要内容:社会情感;中国人的羞愧感;中国人的幸福感。

1.基本要求

1)掌握社会情绪的概念及社会管理;

2)熟悉社会感情的概念、功能、维度和分类;

3)了解中国文化和情绪的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的特殊情感;情绪管理;

难点:社会群体的情绪;社会情感理论。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调查中国文化和情绪管理的关系;

2)调查中国人的特色感情、情绪表达及人际沟通的方法和问题。

(六)社会心理与传播(2学时)

第一节  社会心理是传播活动的基础

主要内容:传播活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社会心理作用;传播效果中的社会心理作用。

第二节  舆论、谣言与社会心理

主要内容:舆论及其形成;谣言;舆论、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

第三节  时尚、流行与社会心理

主要内容:时尚、流行的特点;时尚、流行的产生与传播基础;时尚的心理机制。

1.基本要求

1)掌握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意义;

2)了解舆论、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

3)了解时尚和流行的产生传播特点和心理机制。

2.重点、难点

重点: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意义;

难点:时尚和流行的心理机制。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简述舆论和时尚形成的心理机制;

2)简述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16  学时,其中:讲授 10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实践    学时,研讨  6  学时,线上   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1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

2

讲授

2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讲授、小组讨论

3

第三章  人际关系

4

讲授、小组讨论

4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认知

3

讲授、小组讨论

5

第五章  社会感情

2

讲授

6

第六章  社会心理与传播

2

讲授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研讨五种。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期末成绩和小论文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8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2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可自拟题目或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并在一定形式下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论文成绩。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成绩提交时间

名称或说明

C1

2次授课后、第3次授课前

平时1

C2

4次授课后、第5次授课前

平时 2

C3

5次授课后、第7次授课前

平时 3

C4

8次授课后

论文成绩

总评成绩 = C1*0.2  + C2*0.2 + C3*0.2 + C4*0.2

注: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7.

参考书目:

1.《社会心理学》(第8版),戴维·迈尔斯 著(张智勇/乐国安 侯玉波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1.

2.《社会心理学导论》,孙时进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5.

3.《社会心理学》(第十版),泰勒,佩普劳,希尔斯 著(谢晓非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9.

七、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课程属于公共选修课程,无专业界限。

(二)其他说明

 

(执笔人:姚昭       审核人:马得林

                                        2018 08    09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