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组织行为学基础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M006013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基础                  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Behavior                         

学分/学时:1/16                           课程性质:社会科学与生命关怀通识课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上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组织情景下对个体行为的分析与创造能力,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发现、分析与解决个体行为问题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今后从事相关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奠定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组织行为学入门

1.基本要求

(1)  熟悉定义组织行为(OB)。

(2)  熟悉在组织行为学中进行系统研究的价值。

(3)  了解其他主要的行为科学分支对组织行为的贡献。

(4)  了解使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列举管理者面对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2.重点、难点

重点:组织行为(OB)的定义

难点:组织行为学中进行系统研究的价值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案例分析:商业中的谎言

(二)组织中的多元化

1.基本要求

(1)  熟悉多元化劳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2)  掌握关键的个人特征并描述他们与组织行为有什么关系

(3)  了解智力能力并论证他与组织行为之间的联系。

(4)  掌握智力能力与体质能力的含义。

(5)  了解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多元化。

(6)  了解文化如何影响我们对个人特征和智力能力的理解。

2.重点、难点

重点:多元化劳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关键的个人特征并描述他们与组织行为有什么关系、智力能力与体质能力的含义

难点: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多元化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案例分析:这个时代已经摆脱了种族和族群划分

(三)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1.基本要求

(1)  熟悉态度的三个组成因素

(2)  掌握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3)  了解主要的工作态度

(4)  掌握工作满足感,并且描述该如何衡量工作满足感

(5)  了解工作满足感的形成原因

(6)  了解员工不满足时会有的四种反应

2.重点、难点

重点:工作满足感,并且描述该如何衡量工作满足感、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难点:态度的三个组成因素、员工不满足时会有的四种反应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案例分析:改变思考方式让工作变得更好

(四)情绪与心情

1.基本要求

(1)    了解情绪与心情的区别,并列出基本的情绪与心情

(2)    理解哪些情绪是理性的以及它们提供什么功能

(3)    掌握确认情绪与心情的来源

(4)    理解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影响

(5)    掌握情感事件理论并确认如何应用

(6)    了解对照支持与反对情绪智力存在之证据

(7)    了解情绪调节的策略及其可能的效果

2.重点、难点

重点:情感事件理论并确认如何应用

难点:情感事件理论并确认如何应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案例分析:愤怒的积极的一面

(五)人格与价值观

1.基本要求

(1)   掌握人格的定义,描述衡量人格的方式,以及解释其决定因素为何

(2)   理解 M B T I 人格架构,并指出其优缺点

(3)   掌握大五人格模式的主要人格特质

(4)   了解大五人格特质如何预测工作行为

(5)   了解与OB相关的其他人格特质

(6)   理解价值观的定义,说明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比较终极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之差异

(7)   了解不同世代的价值观有何差异,并描述现代员工的主流价值观

(8)    了解 Hofstede 提出之五项有关国家文化的构面

2.重点、难点

重点:M B T I 人格架构,并指出其优缺点、人格的定义,描述衡量人格的方式

难点:大五人格模式的主要人格特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习题:什么是人格?决定人格的因素有哪些?2. 什么是MBTI?3. 大五类人格有哪些?4. 大五类人格如何预测工作行为?

(六)知觉和个体决策

1.基本要求

(1)   了解何谓知觉,并说明会影响知觉之因素

(2)   掌握归因理论,并列出会影响归因的三项要素

(3)   理解在判断他人时,可以使用的快捷方式

(4)   了解知觉与决策之间的关连性

(5)   理解理性决策,并将其与有限理性以及直觉做比对

(6)   掌握常见的决策偏误

(7)   理解个人差异与组织限制会如何影响决策

(8)   了解三种道德决策准则

(9)    了解何谓创造力,并探讨其三个组成要素

2.重点、难点

重点:创造力的三个要素、归因理论、知觉与决策之间的关连性

难点:归因理论、常见的决策偏误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案例分析:自然灾害与决策

(七)激励理论

1.基本要求

(1)   掌握动机的三个关键要素

(2)   了解早期的动机理论,评估它们如今的适用性

(3)   了解目标设置理论和目标管理

(4)   掌握强化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

(5)   理解组织公平如何改进公平理论

(6)   掌握应用期望理论的基本原则来激励员工

(7)   理解当代的动机理论

(8)   了解动机理论如何受到文化的限制

2.重点、难点

重点:动机的三个要素、当代的动机理论以及应用

难点:动机的三个要素、当代的动机理论以及应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案例分析:美国人是否“活着是为了工作”

(八)激励:从概念到应用

1.基本要求

(1)   理解工作特征模型,并评价它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来激励员工的方法

(2)   了解工作再设计的各种主要方法

(3)   理解三种工作安排选择方案,并说明它们如何激励员工

(4)   了解员工参与方案的例子,并说明它们如何激励员工

(5)   理解各种不同的浮动工资方案如何增强员工动机

(6)   了解灵活的福利如何将福利转化为动机

(7)   了解内部奖励的激励作用

2.重点、难点

重点:工作特征模型

难点:工作特征模型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案例分析:多任务:充分利用你的时间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16学时,其中:讲授14学时,小论文或者研讨2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1

 
 

组织行为学入门

 
 

1

 
 

讲授

 
 

2

 
 

组织中的多元化

 
 

2

 
 

讲授

 
 

3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2

 
 

讲授

 
 

4

 
 

情绪与心情

 
 

2

 
 

讲授

 
 

5

 
 

人格与价值观

 
 

2

 
 

讲授

 
 

6

 
 

知觉和个体决策

 
 

2

 
 

讲授

 
 

7

 
 

激励理论

 
 

1

 
 

讲授

 
 

8

 
 

激励:从概念到应用

 
 

2

 
 

讲授

 
 

9

 
 

课程总结

 
 

2

 
 

研讨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研讨五种。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期末成绩、小论文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1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70%。主要考核组织内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系统行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书面考试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辨析题等。

课程小论文成绩:1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可自拟题目或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论文报告,并在一定形式下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小论文成绩。

出勤和课堂表现成绩:10%。主要考核出勤和课堂听讲与互动情况。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组织行为学精要11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组织行为学》(15版),斯蒂芬罗宾斯主编,培生出版社2013

2.组织行为学——理解和管理工作者(双语教学丛书)()格林伯格、巴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组织行为学——理解与管理》(双语教学丛书),()乔治、琼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二)其他说明

  无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