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学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院系: | 计算机学院 |
课程编号: | CS006021 |
学分: | 1 |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实训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是针对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导论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扫盲与入门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前导课,是从应试教育向专业教育、创新教学平滑过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以上机实训、实验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达到在新生开始专业基础课之前,对计算机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应用有一个全面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理性和感性提高,不仅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明白实训过程中所学习的最基本及最广泛的应用,均是当今社会最伟大的创新与发明,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崇尚创新。 通过本实验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对计算机导论及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计算机应用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S006021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实训 英文名称:ComputerApplication Training
学分/学时:1/16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新生 建议开设学期:1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目标:
1.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实训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是针对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导论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扫盲与入门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前导课,是从应试教育向专业教育、创新教学平滑过渡的一门课程。
2.本课程以上机实训、实验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达到在新生开始专业基础课之前,对计算机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应用有一个全面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理性和感性提高,不仅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明白实训过程中所学习的最基本及最广泛的应用,均是当今社会最伟大的创新与发明,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崇尚创新。
任务: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简单的数制转换,建立对计算机系统的初步认知,编程工具Dev C++及C语言入门。
2.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了解DOS)的功能与基本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系统应用的基本技能。
3.了解计算机办公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Office Word应用的基本技能。
4.掌握Office Excel应用的基本技能。
5.掌握Office PowerPoint应用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课程总学时:16学时,分4个实训单元实施,每个单元均在实验室(机房)完成。
(一)计算机导论与操作系统单元 ( 4学时)
主要内容:
计算机系统组成。
操作系统功能与应用。
计算机基本原理,简单的数制转换与信息编码。
计算机“病毒”,C语言及IDE(Dev C++)入门感知。
1.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
(2)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文件的概念;掌握文件夹的建立;了解网络的配置;掌握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使用;
(3)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总线结构,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原理;
(4)熟悉简单的数制转换,了解ASCII码字符集合,了解字库的作用;
(5) 了解计算机“病毒”,了解C语言基本结构,了解C程序的集成化开发环境Dev C++;
2.重点、难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与应用;简单的网络配置;
难点:计算机基本原理;数制转化;信息编码;字库;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随堂作业:
(1)文件、文件夹的建立;网络配置;浏览器的使用与信息搜索;
(2)Dev C++的使用;简单C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
课外学习:
(1)通过互联网阅读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分类;
(2)练习不同进制数据编码表示方法,转换方法和运算规则;
(3)综合作业:结合计算机原理,图示计算机完成1+2=3的数据输入、数据编码及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结合字库)的过程;
(二)计算机办公系统基础及Office Word基本应用 ( 4学时)
主要内容:
(1)Word 基础操作
(2)编排格式
(3)图文混排
(4)文表混排
1.基本要求
(1)字处理软件word 的基本操作:word的基本界面操作;
(2)word的文件操作(新建、打开、保存、另存);
(3)基本文本编辑:文字的输入、文本对象的选择、插入、修改、删除、查找、替换、移动、复制、自动更正,自动图文集的使用;
(4)字体格式的设置: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字体颜色的设置;下划线、着重点的设置;上下标、阴影等效果设置;
(5)段落格式设置:段落缩进、对齐;行距、段落间距设置;制表位设置;项目符号和自动编号的使用;
(6)页面设置:常用纸型规格、方向设置;页边距、页眉页脚设置;
(7)图文混排: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的操作;视图的应用(页面视图、Web视图、普通视图和大纲视图的使用);
(8)表格的使用:表格的建立和处理;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行高和列宽的调整,行和列的插入、删除;表格数据的编辑,格式的设置,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方式设置等;
(9)较复杂的应用:EXCEL图表的插入、修改、更新等;公式对象的插入、编辑等;脚注、题注、批注、页眉、页脚和页码的插入;样式的使用、目录的生成;
(10)文档类型的转换,PDF文档的生成,文档的打印预览、打印等。
2.重点、难点
重点:基本文本编辑,字体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设置,图文混排,表格的使用;
难点:图文混排;表格的使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随堂作业:
(1)熟悉Word的菜单,输入一段文字(或利用给定的素材),进行相关的文字排版;
(2)熟悉Word的菜单,利用给定的素材,进行相关的图文混排;制作表格;
课外学习:
进一步拓展学习:高级编排格式:分栏;页眉页脚;目录与索引;样式;SmartArt图形;处理表格数据。
(三)Office Excel基本应用 ( 4学时)
主要内容:
Excel应用基础知识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工作表的格式设置与打印
工作簿的管理
图表的操作
数据管理
数据的统计分析
1.基本要求
了解Excel电子表格主要功能:公式自动计算,数据管理功能,图表直观显示。
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Excel窗口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作用,掌握工作表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和工作表格式设置。
熟练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掌握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值、文本、日期/时间和序列的方法;掌握单元格的编辑和清除,插入、删除行或列,工作表命名等。
熟悉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包括单元格的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以及在工作表之间引用数据;掌握Excel的自动求和、快速计算功能和函数的输入,掌握常用函数SUM,AVERAGE,COUNT,MAX,MIN的使用。
了解工作簿的管理,插入/删除工作表,选择、移动、复制、重命名工作表, 工作簿的保护与撤消。熟悉图表的操作,将工作表中的数据以不同形式的图表方式展示
熟悉数据管理,数据的简单排序和多重排序操作,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操作。
熟悉数据的统计分析,快速地完成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汇总。
2.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类型数据输入;单元格工作表的设置与操作;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难点:数据的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随堂作业:
(1)自拟建立一个“学生成绩表”工作簿,在工作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序号,学号,姓名,各门课成绩,总分,平均),练习序号自动填充,对单元格,工作表格式设置修饰美化。
(2)理解绝对地址引用,相对地址引用含义,利用公式函数,对上述表中的总分,平均分求值,列出最高分,最低分或划分等级
(3)对“学生成绩表”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实现排序,筛选,图表化等操作练习
课外学习:
(1)掌握不同类型数据输入方法和技巧
(2)深入学习查找,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了解EXCEL函数库中丰富函数功能和用法
(3)对数据图表化,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图概念进一步了解学习。
(四)Office PowerPoint基本应用 ( 4学时)
主要内容:
PowerPoint简介及基本操作
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
幻灯片的美化
幻灯片母版设计
演示文稿的放映
1.基本要求
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保存、打开、关闭操作。
了解PowerPoint的窗口:快速启动工具栏、大纲/幻灯片浏览器窗格、标题栏、幻灯片窗格、功能区、备注窗格、“文件”选项卡、状态栏等。
了解视图:普通视图、幻灯片视图、备注页视图、阅读视图。
了解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概念。
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创建空白演示文稿、使用模板创建、根据现有文稿新建演示文稿。
掌握幻灯片的基本操作:选择、插入、移动、复制、删除。
占位符的编辑与设置;在幻灯片中添加、编辑文本,设置文本的属性。
段落格式的设置:段落缩进、对齐;行、段间距;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
美化幻灯片:插入表格与图表,插入图形与图片,插入艺术字。
幻灯片母版的创建与设计。
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设置。
2.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段落格式的设置;母版的设计;演示文稿的放映。
难点:演示文稿的编辑;段落格式的设置;幻灯片的美化;母版的设计。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随堂作业:
(1)熟悉PowerPoint的菜单,创建3—5个页面的演示文稿,要求使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插入表格、图表、图形、图片,进行文字排版、属性设置;
(2)熟悉PowerPoint的主要功能,利用给定的素材,进行相关的图文混排、美化,放映演示文稿。
课外学习:
进一步拓展学习:插入与设置动画;插入SmartArt图形;插入多媒体;插入动作按钮与超链接;演示文稿的发布与打印。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16 学时,其中:讲授 6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10 学时,实践 学时,研讨 学时,线上 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式 |
1 | 计算机导论与操作系统单元 | 2+2 | 讲授+上机 |
2 | Office Word基本应用 | 2+2 | 讲授+上机 |
3 | Office Excel单元 | 2+2 | 讲授+上机 |
4 | Office PowerPoint基本应用 | 2+2 | 讲授+上机 |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研讨五种。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单元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单元一成绩:25%,其中课堂成绩占15%,课后综合作业占1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及课后的综合思考能力。
单元二成绩:25%,其中课堂成绩占15%,课后综合作业占1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及课后的综合思考能力。
单元三成绩:25%,其中课堂成绩占15%,课后综合作业占1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及课后的综合思考能力。
单元四成绩:25%,其中课堂成绩占15%,课后综合作业占1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及课后的综合思考能力。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 成绩提交时间 | 名称或说明 |
C1 | 第2次授课后、第3次授课前 | 单元一课程成绩+课后综合作业成绩 |
C2 | 第3次授课后、第4次授课前 | 单元二课程成绩+课后综合作业成绩 |
C3 | 第4次授课后 | 单元三课堂成绩+课后综合作业成绩 |
C4 | 第6次授课后 | 单元四课堂成绩+课后综合作业成绩 |
总评成绩 = C1*0.25 + C2*0.25+ C3*0.25 + C4*0.25 |
注: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计算机应用实训》讲义,贾文、郭馥英、宋力、周文宏、高悦
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龚尚福,贾澎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文化基础》,缑水平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Office2010办公软件应用标准教程》,吴华兰星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课程重在实训,平滑从高中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的专业创新教育,是《程序设计基础》课的前导课程。
(二)其他说明
本课程全程在实验室(机房)进行,实训人数在60以内时至少需要一名助教,人数多于70时,至少需要二名助教。
(执笔人:贾文、郭馥英、宋力、周文宏、高悦 审核人: )
2018年 8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