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美学
提供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人文学院
课程编号: HA202002
学分: 3.0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A202002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Aesthetics

学分/学时: 3/48                         课程性质: 必修

适用专业: 哲学/汉语言文学               建议开设学期:1学期

先修课程: 不作要求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美学主要由美学概述、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形态审美教育等内容构成。注重讲授美学的学科性质、领域范围、范畴和形态等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接触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本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概括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以及文本阅读和文本解读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文本阅读和文本解读能力以及人文学科理论素养。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美学概述(10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概念的提出、学科的形成、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美学学科在国内的形成和现状。

第二节  学学科经典著作选读——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对什么是美的探讨等论述对于美学学科的开创性意义。

第三节 美学学科的学习意义和学习方法。

1.基本要求

1)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运用美学的学习方法学好美学。

2)了解:理解美育的含义、目的和途径。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美学学科的概况以及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

难点:根据《大希庇亚斯篇》的探讨,思考美的本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结合教材和原著,怎样理解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审美活动( 14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特别是审美非功利性取向和康德哲学的渊源关系。

第二节 美学经典著作柏拉图《文艺对话集》选读:柏拉图对于文艺领域审美活动的论述成为了美学史上的代表性观点之一。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社会性:审美活动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和时代风尚的影响。

第四节 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现实意义

1.基本要求

1)了解审美活动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2)了解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2.重点、难点

重点:审美活动的非功利性与其康德哲学渊源。

难点: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4.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结合教材和原著,怎样理解审美的性质?

审美领域( 14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和社会美作为审美领域的各自特点。

第二节 美学经典原著亚里士多德《诗学》选读:亚里士多德对于文艺领域的艺术美的探讨。

第三节 艺术美和技术美:艺术美的层次和界限,技术美在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不同表现。

第四节 博伊斯的艺术观念

1.基本要求

1)了解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基本特点

2)了解艺术美和技术的基本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美学概念的狭义范围和广义范围

难点:艺术领域的模仿说和再现说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艺术的终结”到底意味着什么?

审美范畴( 10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基本内容以及它们在西方古代和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论题的延续和深化。

第二节 悲剧理论经典原著《安提戈涅》阅读:结合西方美学史上主要的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尼采)加深理解。

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审美范畴:沉郁、飘逸、空灵:注意诸种审美形态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儒道释)的关系。

1.基本要求

1)熟悉西方美学常见的审美范畴或审美形态:优美、崇高、悲剧。

2)了解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范畴或审美形态:沉郁、飘逸、空灵。

2.重点、难点

重点:中西审美范畴和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

难点:西方悲剧理论的诸种阐释。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西方悲剧理论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讲授 20 学时,研讨 20 学时,实践  8 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1

第一章 美学概论

1000



第一节  美学何为

2

讲授


第二节  柏拉图《大希庇亚斯》选读

6

讨论


第三节  美学学科的学习意义

2

讲授

2

章 审美活动

14



第一节  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2

讲授


第二节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选读

6

讨论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2

讲授


第四节 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现实意义

4

实践

3

第二章 审美领域

14



第一节 自然美和社会美

2

讲授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诗学》选读

6

讨论


第三节 艺术美和技术美

2

讲授


第四节 博伊斯的艺术观念

4

实践

4

章 审美范畴

10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

2

讲授


第二节  悲剧理论原著选读

6

讨论


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审美范畴

2

讨论

合计


48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研讨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6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选取一个研究专题,自拟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教师根据学生对所选专题的阐释理解是否恰当深入及观点角度的切入是否合理新颖等标准对论文进行评定并予以适当分数。

期末考试成绩40%。主要考核成绩评定根据期末考试成绩,考试在学期末进行。试题的编制原则,应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主,在100分的试题内,一般常识性试题所占比重以不超出30分为宜,综合分析类试题应占到40分左右。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成绩提交时间

名称或说明

C1

9授课、第10授课前

平时1

C2

19授课、第20授课前

平时2

C3


期末考试成绩

总评成绩 = C1*0.3 + C2*0.3+  C3*0.4

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参考书目:

1.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版。

3.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版。

5.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版。

6.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7.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

8.尼采:《悲剧的诞生》,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版。

9.席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第1版。

10.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版。

11.丹纳,《艺术哲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1版。

12.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版。

1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课程不预设先修课程。

(二)其他说明

本学科内容有不少与影视艺术相关,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条件使用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执笔人:马小虎       审核人:张万强    

2019 8 18

课程评价

教学资源
课程章节 | 文件类型   | 上传时间 | 大小 | 备注
1.3 柏拉图《大希庇亚斯篇》选读
文档
.pdf
2019-09-09 2.06MB
 
视频
.mp4
2019-09-09 348.23MB
 
视频
.mp4
2019-09-09 185.02MB
2.3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选读
文档
.pdf
2019-08-28 6.63MB
 
文档
.pdf
2019-08-28 14.14MB
3.3 亚里士多德《诗学》选读
文档
.pdf
2019-08-28 5.76MB
4.3 索福克勒斯悲剧选读
文档
.pdf
2019-08-28 17.54MB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