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提供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人文学院
课程编号: HA5105L
学分: 4.0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A5105 [2018版编号HA014009]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英文名称:Selected Readings of Marxist Classics                                

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                 课程性质:哲学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哲学                           建议开设学期:第5学期                           

先修课程:哲学导论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最重要学说。这门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进行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从而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理论品质和现实意蕴。同时在当代问题视角的参照下,把经典解读和当代社会研究结合起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当代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选读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以上述经典著作为对象,介绍著作写作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理论逻辑以及当代研究状况。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导论( 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概要介绍

第二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要介绍

第三节 《共产主义原理》主要观点

第四节 《共产党宣言》主要观点

1.基本要求

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概要。

2)熟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观点。

2.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观点。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卡尔·马克思》。

第二章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 工人阶级的生存处境

第三节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第四节 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变化

1.基本要求

1)了解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后的生存处境。

2)掌握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基于当时历史处境的必然性。

2.重点、难点

重点:工人阶级生存境况的历史分析。

难点: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互相关系及其变化。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德意志意识形态》 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德国哲学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表述

第四节 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

1.基本要求

1)了解《形态》的篇章结构、历史背景,熟悉《形态》的当代研究状况

2掌握《形态》何以真正标明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场。

2.重点、难点

重点: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

难点: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广松涉:《唯物史观的原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岩佐茂:《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再度表述

第二节 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 辩证法的运用举例

1.基本要求

1)了解《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和重要论题。

2熟悉辩证法的一般特征和历史渊源

2.重点、难点

重点:辩证法作为思维方式

难点: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4年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2012年。

 博士论文》《法哲学批判导言》(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博士论文中的自由概念

第二节 博士论文基本概念分析

第三节 一般唯物史观视域

第四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1.基本要求

1)了解《博士论文》的写作背景及其在马克思思想形成史中的地位,熟悉该文本的写作思路、基本结构,掌握其核心观点、论证逻辑。

2了解《导言》的写作背景及其历史地位,熟悉《导言》的写作风格、修辞手法,掌握其论证逻辑、写作目的。

2.重点、难点

重点:《博士论文》中的自由观念一般唯物史观视域的建立

难点:《博士论文》基本概念分析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鲁路:《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罗晓颖:《马克思与伊壁鸠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麦卡锡:《马克思与古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莱文:《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六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

第二节 私有财产批判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与异化的扬弃

第四节 《手稿》的思想意义

1.基本要求

1)了解《手稿》的基本结构,熟悉《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的分析

2掌握《手稿》的自由劳动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批判、共产主义思想

难点: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韩立新:《<巴黎手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中央编译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教研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

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导言》(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研究对象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熟悉其基本内容和一些重要论述,掌握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定义。

2)了解《导言》的历史与文献学背景,熟悉其篇章结构,掌握其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研究对象。

难点: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柄古行人:《跨越性批判》,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70年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章:《神圣家族》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8学时

(具体内容提要)

第一节 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秘密和批判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初步奠基

第三节 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批判

第四节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1.基本要求

1)了解《神圣家族》的历史背景、篇章结构 ,熟悉其批判对象、思想流派,掌握马克思对思辨逻辑的批判方法。

2)了解《提纲》的历史学与文献学背景,熟悉其基本内容以及当代研究状况,掌握《提纲》何以能够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文件”。

2.重点、难点

重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初步奠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难点:黑格尔思辨结构的秘密及其批判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批判与改造。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商务印书馆1984年孙正聿 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研讨  32  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1

马克思主义导论

8

讲授、研讨

2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8

讲授、研讨

3

德意志意识形态

8

讲授、研讨

4

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8

讲授、研讨

5

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8

讲授、研讨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

讲授、研讨

7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8

讲授、研讨

  8

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8

讲授、研讨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期末成绩和小论文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3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出勤、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程论文成绩3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自拟题目或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并在一定形式下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论文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40%。主要考核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掌握程度及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书面考试形式。题型为:论述题和小论文等。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成绩提交时间

名称或说明

C1

14授课、第16授课前

平时作业

C2

30授课、第32授课前

课程论文

C3


期末成绩

总评成绩 = C1*0.3 + C2*0.3+ …… C3*0.4

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姚润皋:《列宁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1980年。

3.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洛克曼:《马克思主义以后的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8年。

5.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6.特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新星出版社2011年。

7.科拉柯夫斯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台北源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8.张盾:《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课程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在《哲学通论》、《西方哲学史》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化研究,这几门课程之间前后呼应。

(二)其他说明

     详细讲授内容会根据受众对象做相应调整。

 

(执笔人:袁立国 马小虎       审核人: 张万强       

                                                                       2019  8  18

课程评价

教学资源
课程章节 | 文件类型   | 上传时间 | 大小 | 备注
1.1 马克思恩格斯著述提要
文档
.pdf
2019-08-28 558.59KB
1.2 列宁和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概括
文档
.pdf
2019-08-28 879.82KB
2.1 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文档
.pdf
2019-08-28 1.15MB
3.1 德国哲学的历史背景
文档
.pdf
2019-08-28 673.64KB
4.2 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文档
.pdf
2019-08-28 846.03KB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