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学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院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专业大类: | 通识教育选修 |
课程英文名称: | Introduction to Logic |
课程编号: | CS006025 |
学分: | 1 |
课时: | 16 |
课程编号:CS006025
课程名称:逻辑学入门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ogic
学分/学时:1/16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目标: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理解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任务:
了解逻辑学研究的对象、逻辑学的性质;掌握概念的定义与划分、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了解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命题的种类,推理的分类;掌握命题的构成、逻辑形式;了解各种推理;熟练掌握三段论,能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分析三段论的正误,并能判定相应的逻辑错误。掌握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逻辑要求,熟悉逻辑基本规律的应用。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学时)
主要内容:
(1)逻辑学的对象
(2)逻辑学的性质
(3)逻辑学的作用
(4)逻辑学的学习方法
1.基本要求
了解逻辑学研究的对象、逻辑学的性质;掌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逻辑形式的组成部分。
2.重点、难点
重点: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思维的基本形式。
难点:思维的三个基本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通过互联网阅读有关逻辑学的概述性资料,对逻辑学的分类有个概貌。
(二)概念(3学时)
主要内容:
(1)概念的概述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间的关系
(4)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5)概念的定义和划分
1.基本要求
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定义与划分、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概念的种类与关系。
难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通过互联网阅读有关本章内容的资料,巩固概念。
(三)命题(4学时)
主要内容:
(1)直言命题
(2)关系命题
(3)复合命题
1.基本要求
了解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命题的种类;掌握命题的构成、逻辑形式。
2.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构成与逻辑形式。
难点:命题的构成与逻辑形式。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通过网络、课外书阅读查找相关事例,加深理解。
(四)推理(4学时)
主要内容:
(1)推理概述
(2)演绎推理
(3)复合推理
(4)归纳推理
(5)类比推理(自学)
1.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推理;熟练掌握三段论的结构和三段论的格,并能准确分析和判定;能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分析三段论的正误,并能判定相应的逻辑错误。
2.重点、难点
重点:三段论的结构、规则。
难点:三段论的规则及应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通过网络、课外书阅读学习其他未讲的推理知识。
(五)逻辑基本规律(4学时)
主要内容:
(1)同一律
(2)矛盾律
(3)排中律
(4)充足理由律(自学)
(5)规律之间的关系
1.基本要求
掌握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逻辑要求,熟悉逻辑基本规律的应用。
2.重点、难点
重点:基本规律的内容、要求和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难点:逻辑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通过网络、课外书阅读学习拓展知识点。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16 学时,其中:讲授 12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实践 学时,研讨 4 学时,线上 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式 |
1 | 绪 论 | 1 | 讲授 |
2 | 概 念 | 3 | 讲授 |
3 | 命 题 | 4 | 讲授 |
4 | 推 理 | 4 | 讲授 |
5 | 逻辑基本规律 | 4 | 研讨 |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研讨五种。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大论文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6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程论文成绩:4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可自拟题目或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并在一定形式下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论文成绩。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 成绩提交时间 | 名称或说明 |
C1 | 第3次授课后、第4次授课前 | 平时1 |
C2 | 第6次授课后、第7次授课前 | 平时 2 |
C3 | 第8次授课后 | 大作业成绩 |
总评成绩 = C1*0.3 + C2*0.3 + C3*0.4 |
注: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逻辑学基础教程》(第3版),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相识数学逻辑》,黄光裕,赵焕光 著,科学出版社
2. 《简单的逻辑学》,D.Q.McInerny著;赵明燕(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 《逻辑学基础》,PatrickJ.Hurley著,郑伟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批判性思维》,BrookeNoel Moore,Richard Parker著,朱素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