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京剧进阶赏析与学唱
提供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FL006033
学分: 1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京剧进阶赏析与学唱》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FL006033                            课程名称:《京剧进阶赏析与学唱》

英文名称:Advanced Appreciation andPerforming of Beijing Opera

学分/学时: 1/16                               课程性质18级本科通识类课程

适用专业:18级本科生                          建议开设学期:上、下学期

先修课程:18级本科生未选修《京剧入门基础知识》者不得选修《京剧进阶赏析与学唱》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为响应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要求,培养与提升学生对于高雅艺术的欣赏能力,有必要从基础入门知识开始,为学生讲解京剧艺术,并引导学生自发式逐步提高审美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依难易度与教学顺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为学生讲解京剧艺术如何区别于其它地方剧种并发展、升华为国粹,其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诞生于江苏昆山的“昆曲”这种曲牌体声腔在京剧出现前是如何逐步黯然失色的?徽班进京到底为戏曲的发展带来了何种改变性因素?作为“国剧”的京剧,她的出现和辉煌都不是偶然的,她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她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肥沃的文化土壤,而且有着生动复杂的产生背景和内在的发展逻辑性。

其次,系统地为学生讲解京剧各大要素的基础入门知识—念、唱、做、打,戏装、扮相、人物关系等;从不同于昆曲的曲牌体声腔,至各个地方剧种的板腔体声腔,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西皮、二黄板腔体声腔的特点、规律以及不同板式(如原板、流水、快板、慢板、导板、散板等)的变化关系;以京剧唱词念白为基础,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各类经典全本戏、折子戏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关系、性格特点等,要求学生明确应该从哪里为切入点来欣赏京剧;

第三,使学生熟悉京剧的四个行当(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内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和辨识方法及传承发展关系;熟悉各个派别、各个行当最能体现其艺术特色的传统经典剧目,并且能够对某一特定剧目不同流派及不同演员之间的艺术表演做横向比较及纵向剖析。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以艺术范畴内准确规范的定义与描述,全面帮助学生认知京剧这一程式化审美艺术的内在规律,了解组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各类要素,降低了解并欣赏京剧艺术的门槛;再以整体视角观察京剧,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掌握欣赏京剧及其他戏曲艺术的方法并提高审美能力。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京剧声腔与板式(8学时)

京剧的声腔,有二黄、西皮、反二黄、反西皮、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以及一些民间杂曲等。

1. 二黄

二黄腔比较平缓,沉重,有娓娓道来之势,所以二黄的腔调适合表现感慨、忧思、追忆、咏叹等情绪。二黄的板式很丰富,主要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回龙、散板、唢呐二黄等。

(1)二黄原板。原板是二黄腔各种板式的基础,本身也有快慢之分。它是戏中较多运用的板式,一板一眼,近似2/4拍的节奏,用腔平中有奇,常用于表达舒缓的情感,以及叙事、状物、描绘景物等情绪。

《洪洋洞》中杨延昭“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唱段、《搜孤救孤》中程婴的“娘子不必太烈性”唱段、《碰碑》中杨继业的“七郎儿回雁门搬兵求救”唱段、《清官册》中寇准的“接过了夫人酒一樽”唱段、《三娘教子》中薛保的“小东人下学归言语有错”等都是老生的著名二黄原板唱段。

《太真外传》中杨玉环的“昨日宫中何等宠幸”、《生死恨》中韩玉娘的“我虽是女儿家颇有才量”等都是旦角中的著名二黄原板唱段。

《姚期》中姚期的“皇恩浩调老臣龙廷独往”、《铡判官》中包拯的“都只为那柳金蝉屈死可惨”等都是净角中著名二黄原板唱段。

《钓金龟》中康氏的“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赤桑镇》中吴妙贞的“听包拯一席话暗自思想”等都是老旦中的著名唱段。

(2)二黄慢板。此唱段是在二黄原板放慢一倍速度的基础上,增加旋律的板式,一板三眼,近似4/4拍的节奏。板上开口,最后一字落在板上。比慢板速度稍快的称为快三眼。二黄慢板音乐性很强,曲调丰富跌宕,变化多样灵活。常用于表现思虑、回忆、忧愤、抒情、感喟等情绪。快三眼虽然也常用于表现积愤忧思的情感,但又偏于叙述过程,旋律快而不乱,摇曳多姿。

行家常常举三个“一轮明月”的二黄慢板为例,作为慢板中悦耳动听的典型唱段。这三个是:《文昭关》中伍子胥唱的“一轮明月照窗前”;《捉放曹·宿店》中陈宫唱的“一轮明月照窗下”;《清官册》中寇准唱的“一轮明月照窗棂”,都是老生的著名二黄慢板唱段。

(1)二黄快三眼。《洪洋洞》中杨延昭的“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和《宝莲灯》中刘彦昌

的“昔日里有一个孤竹君”,都是为数不多的二黄快三眼名段。

(4)二黄导板、回龙。二黄导板是在一个大唱段前,有个表现激动难抑、感慨万千的上句,属于散板的形式,曲调比较灵活自由,有先导之意,故名导板。如《借东风》中诸葛亮唱的“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碰碑》中杨继业唱的“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逍遥津》中汉献帝唱的“父子们在宫中伤心落泪”等都是著名的老生二黄导板。导板为开唱的上句,接导板的下句叫碰板回龙(简称回龙,下同),然后再接其它板式。(也有个别例外不接回龙直接唱别的板式)。回龙是个曲折起伏的长腔,句式多用垛字句,碰板起唱。如《碰碑》中杨继业唱段“盼娇儿不由人珠泪双流”,《八大锤》中王佐唱段“为国家,秉忠心,食君禄,报王恩,昼夜奔忙”,《战北原》中诸葛亮唱段“受尽那,千辛万苦,得又失,失又得,成败兴衰,千折万磨,不把心灰”等,均为脍炙人口的二黄回龙唱腔。

(5)二黄散板、摇板。散板摇板都是节奏自由、缓慢,有表达悲凄、激愤情绪和叙事的作用。两种板式看似差别不大,实际区别在琴师的伴奏上。二黄散板在胡琴伴奏上是慢拉慢唱;二黄摇板则为紧拉慢唱。《文昭关》中东皋公唱的“将军为何白了髯”、《逍遥津》中汉献帝唱的“又听得宫门外喧哗如雷”是慢拉慢唱的二黄散板;《文昭关》中伍子胥唱的“但愿过得昭关险,吴国借兵报仇冤”、《搜孤救孤》中程婴唱的“哀求娘子舍亲生”是紧拉慢唱的二黄摇板。

(6)反二黄。属于二黄腔的范畴,它的调门比正二黄降低四度,故而扩大了音域,音乐性更强。反二黄强调缠绵悱恻、凄楚苍劲,在悲剧中经常运用这种声腔以增强感人的力度。反二黄具有二黄腔的所有板式,经典唱段为《碰碑》中杨继业的演唱。

2. 西皮

西皮曲调高扬刚劲,明快爽脆,节奏铿锵,有穿透力。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激昂慷慨、喜悦奔放的心情,同时还用于叙事、吟咏、描绘景色。西皮板式包括:原板、慢板、导板、回龙、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反西皮、娃娃调不作要求)

(1)西皮原板。原板是西皮板式的基础,一板一眼,近似2/4拍(请与西皮二六板式相区分)。它用于叙事、状景、交谈、抒发感情,用处极多。如经常演出的《武家坡》中,老生薛平贵演唱的“提起当年泪不干”,《铡美案》中包拯唱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珠帘寨》中李克用唱段“昔日有个三大贤”等,都是著名的西皮原板唱段。

(2)西皮慢板。也称西皮三眼,因为它是一板三眼,近似4/4拍。他是原板在速度上放慢一倍、旋律上加花而形成的。曲调繁复多变,音域广阔曲折,丰富多彩,悦耳耐听,因而成为戏中主要的曲调。如《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唱段“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诸葛亮唱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等,都是西皮三眼中脍炙人口的唱段。

(3)西皮导板。西皮导板是戏中经常运用的板式,它都是在一个大唱段之前作为引导出现的。一般多是在角色渲染激愤、暴怒或慌张不安的心绪时运用的。如净角单雄信在《锁五龙》中演唱的“号令一声绑账外”,老旦佘太君在《探母》中演唱的“一见娇儿泪满腮”等,都是逢唱必赢得满场喝彩的西皮导板。

(4)西皮回龙。与二黄回龙相比,西皮回龙非常简单,它只是附在一些板式后面的拖腔,一般只有几个字,用来补充未尽的情绪。

(5)西皮二六。二六是西皮腔中的重要板式,二黄腔中无此板式,有快慢之分。一般而言,二六板式一板一眼,近似2/4拍;快二六是一板无眼,近似1/2拍。二六字多腔少,过门短小,变化灵活巧妙,运用频率很高,所有行当都可以采用。如《空城计》中老生诸葛亮演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霸王别姬》中旦角虞姬演唱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断密涧》中净角李密演唱的“李密闻一言无定准”;《辕门射戟》中小生吕布唱的“看过了花笺纸二张”等,都是西皮二六中久唱不衰的精彩唱段。

(6)西皮流水。流水是西皮独有板式,二黄腔无此板式,它是由二六紧缩而成,一板无眼,近似1/4节拍。流水板节奏紧凑,过门短暂,有快流水、慢流水之分。字多腔少,曲调跳跃玲珑,常用于叙述、抒情,宣泄直言无隐、一气呵成的情绪。流水可被所有行当运用,在新老剧目中被广泛应用。

(7)西皮快板。西皮腔独有板式,快板比流水板的节奏、速度更快,有板无眼,层层递进,最适合表现角色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奋力抗辩,甚至气急败坏的心情,为各种行当所运用。

(8)西皮散板和摇板。散板与摇板都是节奏可以自由发挥,演唱者可以根据任务的情绪自由地决定字和腔的长短强弱。二者的区别在伴奏上,与二黄散板摇板类似。摇板和散板在戏中运用得很频繁,表现的内容很宽泛,散板比摇板展示的情感更深厚沉重一些。

(9)反西皮、娃娃调、南梆子、高拨子简单介绍,不作具体要求。

3. 基本要求:

(1)熟悉并掌握西皮与二黄声腔的区别,能够唱出西皮、二黄原板的旋律及过门

(2)熟悉并掌握西皮、二黄原板是如何扩充发展为三眼

(3)熟悉西皮、二黄腔的导板,熟悉并掌握二黄导板接回龙的旋律变化与唱腔

(4)熟悉并掌握西皮二六、流水与快板的节奏与旋律

4.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并掌握西皮、二黄声腔不同板式节奏与旋律的变化;

难点:以老生、老旦、净角为例,掌握西皮、二黄导板的唱腔,掌握二黄导板接回龙的唱腔;以《失空斩》中诸葛亮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为例,熟悉并掌握西皮二六唱腔的板式与旋律。

5. 作业及课外要求:

(1)以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唱段为例为学生开蒙,教唱《搜孤救孤》程婴选段“娘子不必太烈性”

(2)二黄快三眼唱段“臣不奏前三皇后代五帝”、“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3)学唱《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选段、《逍遥津》“父子们在宫中伤心落泪”

(4)学唱蒋慕萍版本《碰碑》选段“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

(5)学唱西皮慢板“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6)学唱“号令一声绑账外”、“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

(二)京剧流派的诞生和发展 (4学时)

   20世纪初至30年代,京剧各行当先后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名演员,他们以个人演唱风格的独创性,经过观众的认可及后学者的模仿与师承,形成了个人特色鲜明的表演流派。如以谭鑫培为代表的“谭派”、“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京剧表演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京剧表演艺术的成熟与繁荣,并对京剧艺术的创作、演出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四大名旦的产生。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2. 前四大须生

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3. 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4. 武生、红生、净角与老旦流派

杨小楼、周信芳、唐韵笙;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李多奎;萧长华

5. 基本要求

了解不同行当之间流派的先后诞生顺序及传承关系

6. 重点、难点

重点:以某一行当为例,了解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及风格

难点:选取某行当不同流派的某经典唱段,学唱

7.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课堂分小组作报告,完成对不同流派及知名演员的介绍

(三)当代京剧艺术名家(4学时)

1. 生行演员介绍:于魁智、张克、杜镇杰、李军、李宏图(小生)、王佩瑜等

2. 旦行演员介绍:李胜素、张火丁、迟小秋、常秋月、赵葆秀等

3. 净行演员介绍:方荣翔、康万生、孟广禄、安平等

4. 丑行演员介绍:严庆谷等

5. 基本要求:了解上述演员的师承关系及流派

6.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每个行当内不同艺术家的表演风格及所长

难点:对于不同流派的传承、发展的了解,不同流派的主要传人及目前的中流砥柱,能够说出不同艺术家及其所属流派的擅演剧目

7.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观看上述不同艺术家、不同流派在相同的擅演剧目中的表演。

三 、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18学时,小组报告4学时,综合练习10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1

 
 

二黄慢板

 
 

2

 
 

讲授

 
 

2

 
 

西皮原板、西皮流水、西皮快板

 
 

2

 
 

综合练习

 
 

3

 
 

西皮二六、西皮慢板

 
 

2

 
 

综合练习

 
 

4

 
 

反二黄导板、回龙

 
 

2

 
 

综合练习

 
 

5

 
 

综合板式名段学唱

 
 

2

 
 

综合练习

 
 

6

 
 

经典剧目介绍

 
 

2

 
 

讲授、报告

 
 

7

 
 

京剧流派与艺术家

 
 

2

 
 

讲授、报告

 
 

8

 
 

总复习

 
 

2

 
 

讲授

 

注:教学方式填写“讲授、实验或实践、上机、综合练习、多种形式”。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课堂表现及出勤、课程报告、期末小论文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课堂表现及出勤成绩:3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程作业成绩:40%。主要考核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总结辨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可分组自拟题目或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报告,并在一定形式下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报告成绩。

期末小论文成绩:30%。主要考核京剧基础知识和不同板式、声腔的掌握程度。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成绩提交时间

 
 

名称或说明

 
 

C1

 
 

第1次授课后、第2次授课前

 
 

作业1

 
 

C2

 
 

第3次授课后、第4次授课前

 
 

作业2

 
 

C3

 
 

第5次授课后、第6次授课前

 
 

作业3

 
 

C4

 
 

第7次授课后、第8次授课前

 
 

作业4

 
 

论文

 
 

第8次授课前

 
 

期末小论文

 
 

课堂

 
 

出勤

 
 

课堂表现及出勤

 
 

总评成绩=C1*0.4 + C2*0.4+ C3*0.4+C4*0.4+论文*0.3+课堂表现*0.3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京剧唱腔板式解读》上、下册,曹宝荣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打开京剧之门》,张永和、钮骠、秦华生主编,中华书局

2.《怎样唱好京剧》,张再峰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3.《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著,中华书局

4.《京剧二百名段—唱腔·琴谱·剧情》,邵爱生、邵幼生编,武汉出版社

5.《余叔岩“十八张半”唱腔浅析》,舒同林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未先修“京剧入门基础知识”者不得选修“京剧进阶赏析及学唱”

(二)其他说明

本课程为保证教学质量,请教务处协助安排设备条件良好的多媒体教室,包括但不限于投影、音响设备、无线麦克风等,并控制选课人数上限(欢迎旁听学生)、以保证教学条件,在课程的综合练习及实践部分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单独指导。

 

 

(执笔人:吴启瑞      审核人:   )

2018年8  月  7  日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