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学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院系: | 人文学院 |
课程编号: | HA5215L |
学分: | 2 |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A024014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建议开设学期:6
先修课程:古代文学、文学理论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该课程的教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区分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精华和糟粕,并把批评史研究和文学史研究结合起来,把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互相印证,加深理解。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大体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内容,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批评家和文学观点有比较深入的体会。同时让同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色和价值,加深对祖国文学遗产的认识。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2学时)
知识要点:孔子的文学批评理论;孟子的文学批评理论。
1.基本要求
(1)掌握孔子和孟子的文学批评理论。
(2)了解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和孟子的文学批评理论。
难点:孟子的文学批评理论。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论语》。
(二)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2学时)
知识要点: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庄子的艺术创作论;庄子的“得意忘言”论及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
1.基本要求
(1)了解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2)掌握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难点:庄子有生于无的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庄子》。
(三)两汉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2+2学时)
知识要点:汉代儒家文艺观的继承和创新,《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
1.基本要求
(1)了解西汉前期的道家文学观。
(2)掌握《毛诗序》和王充的文学观。
2.重点、难点
重点:《毛诗序》。
难点:《毛诗序》与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关系。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精读《毛诗序》,选读王充《论衡》。
(四)魏晋时期南北朝文学批评理论(2+2学时)
知识要点:玄学对文学理论的影响;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陆机《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1.基本要求
(1)了解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2)掌握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
2.重点、难点
重点: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理念。
难点: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文赋》,精读曹丕《典论论文》。
(五)刘勰及其《文心雕龙》(4+4学时)
知识要点:《文心雕龙》的写作宗旨;《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文心雕龙》的地位与作用
1.基本要求
(1)了解刘勰的生平。
(2)掌握《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及影响。
2.重点、难点
重点:刘勰的论构思与想象理论。
难点:刘勰的创作主体条件理论。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原道》、《神思》、《风骨》、《知音》。
翻译《文心雕龙》中的一章
(六)钟嵘的《诗品》(3+4学时)
知识要点:钟嵘的生平、思想及《诗品》的写作;“直寻”为核心的文学思想
1.基本要求
(1)了解钟嵘的生平。
(2)掌握《诗品》的主要内容。
2.重点、难点
重点:物感说、风骨论。
难点:滋味说的影响;风骨的内涵。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钟嵘《诗品》部分篇章。
(七)唐代的文学理论批评(3+2学时)
知识要点:初唐的文学思想;白居易的诗歌理论;韩愈、柳宗元的文学理论司空图与晚唐的文学理论
1.基本要求
(1)了解唐代文学理论发展走向;初唐时期要求学生掌握陈子昂、李白、王昌龄的文学理论。了解中唐诗歌理论的发展情况;
(2)掌握白居易的诗歌理论。重点了解唐代古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掌握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学理论。
2.重点、难点
重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司空图的意境论。
难点:兴寄论与前代比兴等的区别联系。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与元九书》、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八)宋辽金元的文学批评(2+1学时)
知识要点:苏轼的文学观;“诗穷而后工”;元好问论诗诗;严羽的“以禅论诗”;李清照“词别是一家”
1.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文学主张。
(2)理解苏轼、黄庭坚、张戒、陆游、严羽和方回的文学观念;李清照的词论;元好问的论诗诗。欧阳修与梅尧臣、王安石等的文学观。
2.重点、难点
重点:“诗穷而后工”说。
难点:“以禅论诗”。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沧浪诗话》、《词论》。
(九)明代的文学批评(2学时+1)
知识要点:前后七子及唐宋派的复古理论;公安派、竟陵派;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1.基本要求
(1)要求结合理学和王学左派的哲学思潮探讨明代文论的各派理论旨趣;
(2)了解小说戏曲类批评的时代特点和历史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童心说”。
难点:唐宋派的复古理论。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童心说》。
(十)清代的文学批评(2学时)
知识要点:王士祯 “神韵”说;沈德潜 “格调”说;袁枚“性灵”说;桐派派的古文理论;《红楼》脂评;“诗界革命”理论
1.基本要求
(1)要求从总结中国古典形态的文学观念的角度阐述清代的各种文学观念;
(2)要求逻辑的描述从古典形态的文论到近代文论形态的历史大势。
2.重点、难点
重点:袁枚“性灵”说。
难点:境界论。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选读《随园诗话》、《红楼梦》脂评本。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32 学时,其中:讲授 24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实践 16 学时,线上 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式 |
1 |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 2 | 讲授与研讨 |
2 | 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 | 2 | 讲授与研讨 |
3 | 两汉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 | 2+2 | 讲授与研讨 |
4 | 魏晋时期南北朝文学批评理论 | 2+2 | 讲授与研讨 |
5 |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 4+4 | 讲授研讨与翻转课堂 |
6 | 钟嵘的《诗品》 | 3+4 | 讲授研讨与翻转课堂 |
7 | 唐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 3+2 | 讲授研讨与翻转课堂 |
8 | 宋辽金元的文学批评 | 2+1 | 讲授与研讨 |
9 | 明代的文学批评 | 2+1 | 讲授与研讨 |
10 | 清代的文学批评 | 2 | 讲授 |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6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元典翻译、翻转课堂、课堂表现等。
期末考试成绩:40%。主要考核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书面考察形式,题型为:小论文。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 成绩提交时间 | 名称或说明 |
C1 | 第6次授课后,第7次授课前 | 平时1 |
C2 | 第9次授课后、第10次授课前 | 平时 2 |
C3 | 第11次授课后 | 平时3 |
C4 | 期末考查 | 小论文 |
总评成绩 = C1*0.2 + C2*0.2+ C3*0.2+ C4*0.4 |
注: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一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参考书目: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必须在学习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先秦儒家、道家和唐宋、明等时期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
(二)其他说明
(执笔人:许勇强 审核人:陈元龙)
2019年 8月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