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电路基础
提供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信息安全系
课程编号: CE3901L
课程介绍
电路基础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着重讨论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时域分析法、相量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应使学生掌握电路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与逻辑电路、及使用硬件电路打下基础。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大纲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3901

 

 

课程名称:电路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Circuits

 
 

学时/学分:32/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网络空间安全

 
 

建议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

 
 

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电路基础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着重讨论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时域分析法、相量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应使学生掌握电路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与逻辑电路、及使用硬件电路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8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模型、电路变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受控源等。

1.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功率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的内容、使用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3)掌握电路等效概念,掌握应用基本的电路等效方法计算电路;

(4)掌握受控源的有关基本概念。

2. 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由电压、电流计算一段电路吸收或产生的功率;欧姆定律;KCLKVL

难点:电路等效概念;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3. 说明:

讲授上述重点内容时务必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内容。一是,适当补充举例做示范,二是,课堂上出题让同学们做练习,而后教师作点评。讲授上述难点问题时,应力求联系同学们已有的基础概念。如,联系电磁感应定律讲受控源受控制的含义,同学们易接受。

(二)电阻电路分析(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2b法、支路电流法、回路法与网孔法、节点法、叠加定理、齐次定理、置换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 基本要求

(1)了解2b法与支路电流法;理解不同方法在减少变量方面的原理;

(2)掌握回路法与网孔法、节点法;

(3)掌握叠加定理、齐次定理,了解置换定理;

(4)熟练掌握戴维南定理;了解诺顿定理

(5)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 重点、难点

重点:网孔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

难点:置换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分析含有受控源的电路。

3. 说明

注意讲解从2b法引出支路电流法再引出回路法与节点法的演变过程,使同学理解其中内涵。讲授网孔法、节点法时要注意落实到:观察电路、对照通式列写方程,理解通式内涵;讲授戴维南等重要定理时,务必强调定理的基本内容、使用条件范围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例子说明应注意些什么。分析含有受控源的电路,重点讲解外接电源法的原理,举例不要选用过于复杂的电路。

(三)动态电路分析(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动态元件、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一阶动态电路时域经典分析法;三要素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阻抗与导纳;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 基本要求

(1)掌握动态元件的伏安特性;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法;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电路初始值的概念与计算

(2)了解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3)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相量概念;

(4)掌握R. L. C元件上VCR相量形式、KCL、KVL相量形式;

(5)掌握阻抗、导纳的定义,RLC元件的阻抗与导纳,阻抗导纳的串并联;

(6)掌握电路的相量模型、简单电路的相量分析方法,了解复杂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7)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平均功率计算,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概念。

2. 重点、难点

重点:时域经典分析法,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初始值的计算;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量概念;RLC元件上电压、电流关系相量形式、KCLKVL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其串并联;平均功率计算。

难点:经典法分析过程,零输入、零状态概念、相量的引入过程、相量模型的建立。

3. 说明

对于相量法,会使用相量 “工具”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即达要求,至于相量的引入过程不必细究。相量法分析中经常用到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应掌握使用计算器对复数量代数型与指数型的相互转换。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8

 
 

讲授

 
 

2

 
 

电阻电路分析

 
 

12

 
 

讲授

 
 

3

 
 

动态电路分析

 
 

12

 
 

讲授

 

四、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贡献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和分析运算能力,为学习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与逻辑电路等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 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2. 具备应用电路理论分析简单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3. 具备工程思想,能够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使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我院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对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达成主要贡献如下:

 

                                                               
 

毕业要求点

 
 

对应教学内容

 
 

要求

 
 

说明

 
 

毕业要求1

 
 

教学内容一、二、三

 
 

M

 
 

本课是学生较早接触的工程类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注意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毕业要求2

 
 

教学内容一、二、三

 
 

H

 
 

分析与解决问题是本课程的核心,需要着重强调和锻炼学生在对零散知识点的学习中学会综合运用、分析工程问题,并使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4

 
 

教学内容一、二、三

 
 

L

 
 

课程所涉及的公式或现成的解题方法较多,讲授时应注意讲解知识点的内在含义与来龙去脉,训练学生的研究精神。

 
 

毕业要求8

 
 

教学内容一、二、三

 
 

M

 
 

通过规范的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9

 
 

教学内容一、二、三

 
 

M

 
 

通过电路课程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目前学科的交叉融合性,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毕业要求10

 
 

教学内容一、二、三

 
 

M

 
 

主要指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毕业要求12

 
 

教学内容一、二、三

 
 

L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知识的发展性不大,但是作为对其他后续专业课的支撑,仍需要不断的加深与学校,具有一定的终身学习特性。

 

注:表中教学活动根据课程与各项毕业要求关联度的高低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期末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2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80%。主要考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书面考试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和计算题等。

六、教材与参考数目

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王松林吴大正 李小平 王辉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电路》 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路分析基础》 第四版上、下册,李瀚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Electrical Circuits》 NinthEdition,James W. Nilson,PEARSON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