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学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院系: | 人文学院 |
课程编号: | HA006026 |
学分: | 1 |
《陈寅恪学术八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A006026
课程名称: 陈寅恪学术八讲 英文名称:Chen yinke academic eight lecture
学分/学时: 1/16 课程性质:人文限选
适用专业: 各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每年上学期
先修课程: 零基础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学大师陈寅恪学术概貌,系统把握陈学脉络体系,并能扩展对儒释道文化的把握,使其成为学校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课程群中的重要一项。通过对陈寅恪学术的讲解,可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思辨能力,沉淀民族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史学大师陈寅恪学术人生概貌(2学时)
把握了解陈寅恪的家世背景、海外留学、学术概貌。
1. 基本要求:
(1) 了解陈寅恪的家世背景;
(2) 熟悉陈寅恪的少年求学精力、海外留学情况;
(3) 把握陈寅恪的学术概貌。
2、重点、难点
重点:陈寅恪求学生涯中的情怀、视野、方法。
难点:陈寅恪的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三部论著的深入浅出的讲解。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请同学结合自己学习经历思考你对陈寅恪求学生涯的感想,心得感触比较深的可以写成作文发到老师主编的感恩教育网上。
(二)陈寅恪的学术精神( 2学时)
从陈寅恪撰写的14篇学术序文入手,把握陈寅恪的学术精神:民族文化救亡图存的学术使命,厚积薄发的治学取向,崇尚人格、追求学术通识的理想。
1.基本要求
(1)了解陈寅恪的为了文化救亡图存的学术使命;
(2)熟悉陈寅恪厚积薄发的治学取向;
(3)掌握陈寅恪崇尚人格、追求学术真理的理想。
2.重点、难点
重点:陈寅恪的追求真理的崇高人格取向。
难点:陈寅恪的治学取向。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题:崇尚人格气节与追求学术真理的辩证关系。
(三)陈寅恪的种族文化观(2学时)
把握陈寅恪的种族文化观内涵,他的学术著作中具体的体现。
1.基本要求
(1)了解陈寅恪种族文化观的内涵;
(2)熟悉陈寅恪种族文化观学术实践相关案例;
(3)把握陈寅恪种族文化观的时代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陈寅恪种族文化观的核心内容及时代意义。
难点:种族文化观实践案例解读。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题:请用陈寅恪种族文化观解读新疆或西藏的民族关系未来发展。
(四)陈寅恪的中体西用观(2学时)
把握陈寅恪的中体西用观,看其文化立场及未来文化价值。
1.基本要求
(1)了解陈寅恪中体西用观的内涵;
(2)熟悉陈寅恪的中华民族文化本位立场;
(3)把握陈寅恪种中体西用观的未来文化价值。
2.重点、难点
重点:陈寅恪中体西用观的内涵。
难点:陈寅恪中体西用观的未来文化价值。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题:请用陈寅恪中体西用观解读应对欧美文明冲击的方略。
(五)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2学时)
关中本位政策是《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重要内容,通过对关中本位政策的理解,有助于对中古一百五十年政治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要求对宇文泰制定关中本位政策的背景、政策要素及与政治集团的政策实践。
1.基本要求
(1)了解宇文泰制定关中本位政策的背景;
(2)熟悉关中本位政策的政策要素;
(3)把握政治集团的政策实践及其得失。
2.重点、难点
重点:关中文化本位政策的内涵。
难点:政治集团对关中本位政策实践的变动及得失。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题:参照对关中本位政策的理解谈谈你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政策的理解。
(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概要(2学时)
了解《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基本内容,把握理解制度流变的一般规律。
1.基本要求
(1)了解《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基本内容结构。
(2)熟悉隋唐政治制度流变的要点;
(3)把握制度流变的一般规律。
2.重点、难点
重点:隋唐制度渊源流变要点及规律
难点:对隋唐礼仪职官制度渊源流变的理解和把握。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题:结合隋唐制度渊源流变规律谈谈你对中国未来政治制度的发展走向的预测。
(七)陈寅恪佛教史研究(2学时)
把握陈寅恪的佛教史研究概貌,了解中印文化碰撞交流走向融合的具体范例。
1.基本要求
(1)了解陈寅恪的佛教史研究概况。
(2)熟悉陈寅恪佛教史研究中的要素及范例;
(3)把握陈寅恪视野下的中印文化融合规律。
2.重点、难点
重点:陈寅恪的佛教史研究要素及范例解读。
难点:陈寅恪对中印文化交流相融中儒释道关系的认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题:结合佛教中国化的历程,谈谈你对基督教文明在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
(八)陈寅恪《论韩愈》释读(2学时)
了解《论韩愈》基本要点,把握韩愈弘道的传承取法、弘道的灵感来源及意义,进而理解陈寅恪学术抱负及文化追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论韩愈》内容及结构;
(2)熟悉韩愈弘道的传承取法、弘道的灵感来源;
(3)把握韩愈和陈寅恪各自的抱负及文化追求。
2.重点、难点
重点:韩愈弘道的传承取法、弘道的灵感来源;
难点:韩愈和陈寅恪的文化追求。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思考题:结合韩愈及陈寅恪的文化追求谈谈你对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感想。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16学时,其中:讲授13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实践 3学时,线上 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式 |
1 | 史学大师陈寅恪学术人生概貌 (一)陈寅恪的学术精神( 2学时)从陈寅恪撰写的14篇学术序文入手,把握陈寅恪的学术精神:民族文化救亡图存的学术使命,厚积薄发的治学取向,崇尚人格、追求学术通识的理想。 (三)陈寅恪的种族文化观(2学时)要求把握陈寅恪的种族文化观内涵,他的学术著作中具体的体现。 (四)陈寅恪的中体西用观(2学时)把握陈寅恪的中体西用观,看其文化立场及未来文化价值。 (五)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2学时)关中本位政策是《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重要内容,通过对关中本位政策的理解,有助于对中古一百五十年政治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要求对宇文泰制定关中本位政策的背景、政策要素及与政治集团的政策实践。 (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概要(2学时)了解和掌握《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基本内容,理解制度流变的一般规律。 (七)陈寅恪佛教史研究(2学时)把握陈寅恪的佛教史研究概貌,了解中印文化碰撞交流走向融合的具体范例。 (八)陈寅恪《论韩愈》释读(2学时) | 2 | 讲授 |
2 | 陈寅恪的学术精神 | 2 | 讲授 |
3 | 陈寅恪的种族文化观 | 2 | 讲授 |
4 | 陈寅恪的中体西用观 | 2 | 讲授加实践 |
5 | 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 | 2 | 讲授 |
6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概要 | 2 | 讲授加实践 |
7 | 陈寅恪佛教史研究 | 2 | 讲授 |
8 | 陈寅恪《论韩愈》释读 | 2 | 讲授加实践 |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期末成绩和小论文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5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理解、课业思考及平时小作业成绩。
课程论文成绩:5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可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并在课程网上公示。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 成绩提交时间 | 名称或说明 |
C1 | 第4次授课后、第5次授课前 | 小作文及研讨 |
C2 | 第6次授课后、第7次授课前 | 小作文及研讨 |
C3 | 第8次授课 | 论文成绩 |
总评成绩 = C1*0.25+ C2*0.25+ C3*0.5 |
注: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陈寅恪学术释读二十篇,曹印双,待出。
参考书目:
陈寅恪,陈寅恪集,三联书店,2001年。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说》,三联书店,2017年。
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定宇,《学人魂陈寅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课程与传统儒释道人文经典可以互补,也可以为各类经典诸如论语、孟子、老庄等课程的学习提供高起点的铺垫,对人文科学概论及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提供更好的支撑。
(二)其他说明:本课程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要的认识,通过八个专题有助于提升同学领会中国文化智慧。无论为人治学方面,都将把学生引向新的人文境界,深化学生的人文理解力,扩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帮助大学生领会学术巨匠使命,提升大学生的理想诉求,也对日渐复兴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础性的建构功能,让我们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社会的发展上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特色是以一位学术大师具有很好的人生学术师范性。优势是八讲学术基础都是自己的科研成果。
(执笔人:曹印双 审核人:×××)
2018年年 11月 12日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