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生物概论
提供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编号: PC200014
学分: 2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生物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PC200014

课程名称:生物概论                      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 必修           

适用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班                建议开设学期: 第1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21世纪推动自然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流学科。生命科学与人类生活、健康、伦理道德、地球生态平衡、农业生产、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息息相关。《生物学概论》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它包含生物学的多个分支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缩影和通论。因此,在校大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了解并关注生物学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影响。本课程着重讲授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选取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结构、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规律和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等部分作为讲授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扩宽知识面,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提高整体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本门课程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兴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

概括地介绍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讲述一些生物科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使学生对生物科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了基础。

1.基本要求

(1)了解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以及生物界的多样性。

(2)了解生物学的发展概况、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的密切关系。

(3)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4)熟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难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第二章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2学时)

概括地介绍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基础。

1.基本要求

(1)了解生命分子的特性,认识生命组成物质的特性及功能。

(2)掌握构成生命的元素及生物分子组成。

2.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的元素及生物分子组成。

难点:细胞组成物质的特性及功能。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三) 细胞结构与功能(2学时)

介绍细胞的形态、类型和基本结构,生物膜结构组成和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连接,物质的跨膜转运和细胞通讯。

1.基本要求

(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能够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2.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细胞连接,物质的跨膜转运和细胞间通讯方式。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四)细胞代谢(2学时)

讲解能与细胞的关系,细胞呼吸和细胞酶反应,光合作用。

1.基本要求

(1)掌握细胞呼吸。

(2)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概念及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难点:光合作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五)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学时)

讲解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等。

1.基本要求

(1)掌握细胞周期的分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期的特点及两者区别。

(2)了解细胞分化的本质、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的周期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难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P42页课后习题。

 

(六)植物的形态、功能和发育(3学时)

讲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的组织、植物营养和生殖器官。

(2)掌握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及发育形成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的输导组织、植物生殖器官,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区别,被子植物双受精。

难点:木质部与韧皮部的组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形成过程。世代交替的概念。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七)动物的结构、生殖与发育(3学时)

知道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是相适应的。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模式。

1.基本要求

(1)了解动物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理解睾丸和卵巢的结构与功能,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

(3)掌握受精、分娩的概念,受精的过程。动物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2.重点、难点

重点:高等动物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睾丸、卵巢的结构与功能。精子、卵子产生、受精的过程。

难点:动物的生殖系统。动物胚胎发育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八)生物的生理与调控(4学时

动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呼吸作用,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控 。

1.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的物质运输,理解并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及常见的缺素症状。

(2)了解植物对环境因子(水分、温度)的调节,掌握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植物运动。

(3)了解动物的消化、循环系统、呼吸、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等内容及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渗透作用,植物必需元素及摄取,蒸腾作用。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动物的消化及吸收、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作用、哺乳动物的呼吸、反射调节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激素的分类及作用原理、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难点: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亏缺和过量的症状,植物的生长响应和生物节律;动物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呼吸运动的调节过程,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激素作用特点及原理,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抗体的种类与功能。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九)生物遗传和变异(2学时)

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连锁遗传及伴性遗传,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基本要求

(1)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定律。

(2)掌握遗传物质的结构、复制过程和特点,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3)熟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2.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复制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难点:孟德尔定律、DNA的结构与复制。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P83页课后习题。

 

(十)生物多样性(4学时)

讲解原核生物多样性及其进化,非细胞型生物-病毒,原生生物多样性,植物和真菌的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多样性。

1.基本要求

(1)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2)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以及增殖过程。

(3)掌握原核生物的类型和特征。

(4)了解原生动物的类型及主要结构特征,植物和真菌的多样性。

(5)掌握动物各门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扁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鱼类,爬行纲和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2.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形态和增殖。原核生物中细菌的结构、营养类型和呼吸。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类群。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类群的生物学特征及进化地位,重要概念如真体腔,中胚层,分节,变态,附肢,气管,外骨骼,脊索,鳃裂,鳔,脊柱,羊膜卵,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胎生,哺乳。

难点:病毒的增殖。细菌的结构特点。原生生物、真菌的主要特征。植物界几个主要类型的进化关系。环节动物的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羊膜卵的结构、功能及进化意义。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十一)生物的进化(2学时)

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演化大概历程;生物进化的理论及规律;生物的变异和适应,物种的产生,隔离现象。

1.基本要求

(1)了解生物演化大概历程和证据。

(4)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5)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物种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条件、隔离现象及分类。

2.重点、难点

重点:内共生起源说和渐进式进化说;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环境饰变和可遗传变异,基因迁移和遗传漂变,物种和物种形成方式,生殖隔离,地理隔离。

难点:内共生起源学说,自然选择,物种形成的机制。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下一章。

 

(十二)生物与环境(2学时)

讲解生态因子;种群的概念和特征以及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环境与人体健康。

1.基本要求

(1)了解生态因子概念、种类和作用,生物耐受性法则。

(2)掌握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群落的结构和类型,种间关系类型。

(3)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概念。

(4)了解环境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2.重点、难点

生物耐受性法则;种群的概念,种间关系的7种类型;群落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

难点:耐性限度,种群增长规律,种间的相互关系的区别,群落结构和演替。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围绕教材P279页的课后题主题,做一篇论文综述(与下次综述二选一)。

 

(十三)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2学时)

导学研讨形式课堂完成,教师辅助。

1.基本要求

(1)了解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内容,生命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掌握自学导学及深入学习的基本方法;

(3)熟悉平台学习资料的多维度获取。

2.重点:平台学习资料的多维度获取。

难点:自学导学及深入学习的基本方法。

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通过导学研讨,围绕当前某种生物技术做一篇讨论综述(与上次综述二选一)。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30学时,研讨2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1

 
 

绪论

 
 

2

 
 

讲授

 
 

2

 
 

生命的物质基础

 
 

2

 
 

讲授

 
 

3

 
 

细胞结构与功能

 
 

2

 
 

讲授

 
 

4

 
 

细胞代谢

 
 

2

 
 

讲授

 
 

5

 
 

细胞分裂和分化

 
 

2

 
 

讲授

 
 

6

 
 

植物的形态、功能和发育

 
 

3

 
 

讲授

 
 

7

 
 

动物的结构、生殖与发育

 
 

3

 
 

讲授

 
 

8

 
 

生物的生理与调控

 
 

4

 
 

讲授

 
 

9

 
 

生物遗传和变异

 
 

2

 
 

讲授

 
 

10

 
 

生物多样性

 
 

4

 
 

讲授

 
 

11

 
 

生物的进化

 
 

2

 
 

讲授

 
 

12

 
 

生物与环境

 
 

2

 
 

讲授

 
 

13

 
 

生物技术的应用

 
 

2

 
 

研讨

 

注: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和线上,其中面授包括: 讲授、实验、上机、实践、研讨五种。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60%。包含课堂基础表现30%和平时作业成绩30%,其中课堂基础表现包括出勤率(10%,通过微平台签到)和课堂互动(20%, 通过微助教、雨课堂等现代化网络微教学平台实现)。平时作业成绩以课后作业和提交小论文形式考核对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40%。主要考核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书面考试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等。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成绩提交时间

 
 

名称或说明

 
 

C1

 
 

第5次授课后、第6次授课前

 
 

平时1

 
 

C2

 
 

第11次授课后、第12次授课前

 
 

平时2

 
 

C3

 
 

第15次授课后、第16次授课前

 
 

小论文

 
 

C4

 
 

全部课程结束后

 
 

课堂基础表现

 
 

C5

 
 

全部课程结束后

 
 

期末考试

 
 

总评成绩 = C1*0.1 + C2*0.1 + C3*0.1 + C4*0.3 + C5*0.4  

 

注:上表用于说明授课过程中分项成绩提交时间,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应成绩,提前或逾期无法提交,一旦提交无法修改。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提交成绩的次数、时间和名称或说明,总评成绩计算必须与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中描述的一致。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普通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李连芳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参考书目:

1.《普通生物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林宏辉,兰利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06月出版

2.《陈悦增普通生物学》(第四版),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3.《生物学概论》李堃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4.《现代生物学基础》第二版,靳德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5.《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七、课程说明

本门课程作为生物学通识课程,授课对象主要为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因此本课程着重阐述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以期提高预科班学生基本生物学素质、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全貌和普遍规律、拓宽其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

 

(执笔人:王希楠   审核人:陈丹 )

2018年 8 月 10 日

 

 


课程评价

教学资源
课程章节 | 文件类型   | 上传时间 | 大小 | 备注
1.1 生物概论大纲
文档
.pdf
2018-12-03 220.97KB
1.2 第1-2课时-绪论-20180917(2学时)
文档
.pptx
2018-09-21 38.03MB
1.3 第3-4课时-生命的物质基础-20181008(2学时)
文档
.pptx
2018-10-21 32.80MB
1.4 第5-6课时-细胞结构与功能-20181011(2学时)
文档
.ppt
2018-10-13 26.57MB
1.5 第7-8课时-细胞代谢-20181015(2学时)
文档
.pptx
2018-10-21 18.35MB
1.6 第9-10课时-细胞分裂与分化-20181018(2学时)
文档
.pptx
2018-10-21 29.17MB
1.7 第11-12课时-植物的形态、功能和发育-1-20181022(2学时)
文档
.ppt
2018-10-30 18.65MB
1.8 第13课时-植物的形态、功能和发育-2-20181029(1学时)
文档
.ppt
2018-10-30 15.37MB
1.9 第14课时-动物的结构、生殖与发育-1-20181029(1学时)
文档
.pptx
2018-11-19 21.57MB
1.10 第15-16课时-动物的结构、生殖与发育-2-20181105(2学时)
文档
.pptx
2018-11-19 13.49MB
1.11 第17-18课时 植物的生理与调控-20181112(2学时)
文档
.pptx
2018-11-26 20.60MB
1.12 第19-20课时 动物的生理与调控-20181119(2学时)
文档
.pptx
2018-12-03 37.51MB
1.13 第21-22课时 生物遗传与变异-20181126(2学时)
文档
.pptx
2018-12-03 15.62MB
1.14 第23-26课时 生物多样性-20181203-20181210(4学时)
文档
.pptx
2019-01-02 40.89MB
1.15 第27-28课时 生物的进化-20181217(2学时)
文档
.pptx
2019-01-02 5.96MB
1.16 第29-30课时 生物与环境-20181224(2学时)
文档
.ppt
2019-01-02 51.71MB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