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佛学原著选读
提供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人文学院
课程编号: HA5128L
学分: 2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佛学原著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A5128

课程名称: 佛学原著选读            

英文名称:Selected Reading in Original Literature on Buddhism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适用专业: 哲学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  

先修课程:《中国哲学史》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佛典原著的导读,使学生掌握阅读佛教哲学文献的基本方法和能力,进而掌握佛教哲学的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历史演变。

教学任务:节选佛教哲学中有代表性的原著,分专题为原始佛教、大乘佛教、中国佛教等,带领学生读懂文献,并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文献的方法、能力及对佛教文献有整体的认识。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概论(2学时)

简介佛陀生平及佛教哲学的主要特点,以及佛典阅读的基本方法。

1.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佛教基本历史和思想,佛教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了解课程、阅读书目、学习方法。

2.重点:释迦牟尼生平

 难点:佛教哲学的特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佛典选读》22-52页《释迦氏谱》,《佛陀的智慧》序论

(二)原始佛教经典(8学时)

研读学习原始佛教的基本文献,熟悉原始佛教的四圣谛、业果轮回、十二因缘等基本概念与思想,初步了解佛教的认识论、宇宙观、伦理观、价值观等。

1.基本要求

研读《箭喻经》、《分别圣谛经》、《缘起圣道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使学生了解原始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2.重点:四圣谛

      难点:十二因缘思想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佛典选读》99—115页,《佛陀的智慧》第一到三章。

   (三)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6学时)

研读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及中观的主要思想,了解大乘般若性空学说。

    1.基本要求

    研读《金刚经》、《心经》、《中论》,使学生了解佛教的般若性空、中观等学说。

2.重点:缘起性空

  难点:中道思想。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佛陀的智慧》第四章第一到三小节,《佛典选读》115-162页。

(四)大乘佛教:唯识系经典(6学时)

研读大乘佛教唯识思想经典,了解法相唯识宗五位百法、八识、种子、转依等思想。

1.基本要求

研读《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使学生了解法相唯识宗的主要哲学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八识说。

难点:转依说。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佛陀的智慧》第五章,《佛典选读》162-215页。

(五)大乘佛教:真常唯心系经典(6学时)

研读大乘佛教真常唯心系经典,了解真心思想中真心、如来藏等思想。

    1.基本要求

研读《楞严经》、《圆觉经》,使学生了解真如、实相、如来藏、心性等概念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真心说。

难点:如来藏说。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佛陀的智慧》第四章第四小节和第五章,《佛典选读》215-248页。

(六)禅宗经典(4学时)

研读禅宗经典,了解中国佛教中禅宗的主要哲学思想。

    1.基本要求

研读《六祖坛经》,使学生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如心性论、顿渐说、见性成佛说等。

    2.重点、难点

重点:心性论。

难点:不二思想。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达摩《二入四行论》、僧璨《信心铭》。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2学时,均为讲授讨论辩论形式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1

概论

2

讲授

2

原始佛教经典

8

讲授、实践

3

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

6

讲授、实践

4

大乘佛教:唯识系经典

6

讲授、实践

5

大乘佛教:真心系经典

6

讲授、实践

6

禅宗经典

4

讲授、实践

注:教学方式填写“讲授、实验或实践、上机、综合练习、多种形式”。

四、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贡献点

哲学专业培养具有系统哲学专业知识、高级理论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哲学专门人才。本课程通过佛教原典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佛教文献的阅读方法和基本思想,提高哲学思辨的能力,培养出具有扎实哲学专业基础和复合型、研究性的哲学专业人才。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课堂出勤率:10%。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平时成绩:30%。平时布置阅读任务,上课当堂宣讲,并进行讨论和辩论。主要考核学生课外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善于独立自由思考的学习能力

期末考查成绩:60%。考查方式为当堂完成布置的原始文献的翻译、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献的阅读能力,及学生对佛教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范畴、命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语言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林国良:《佛典选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陈兵:《佛陀的智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方立天:《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杜继文:《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