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学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院系: | 历史系 |
课程英文名称: | The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Strategy |
课程编号: | HA006010 |
学分: | 1 |
课时: | 16 |
兵学文化思想,既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与具体的军事与战争管理的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中国的军事思想历史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而中国军事思想中的辩论法又丰富与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通过本内容教学,向学生揭示中国兵学文化的底蕴及其特色,并深刻论述中国兵学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相关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以其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一) 孙武和《孙子兵法》 ( 4学时)
主要介绍春秋时期战争特点,孙武在吴国的军事活动以及《孙子兵法》成书相关问题。
1.基本要求
(1)了解春秋时期战争特点
(2)理解孙武对于当时战争形式的革新
(3)掌握《孙子兵法》的“谋略”论
2.重点、难点
重点:《孙子兵法》所包含的战争、哲学等诸多方面内容
难点:《孙子兵法》与现代科学思维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孙子兵法》
(二)吴起和《吴子兵法》(2学时)
主要介绍春秋战国之际战争特点与《吴子兵法》成书相关问题
1.基本要求
(1)了解春秋战国战争形式变化的主要特点
(2)理解吴起对于军事活动的主要观点
(3)掌握《吴子兵法》中的“精兵为上”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吴子兵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特征
难点:《吴子兵法》的“道、义、谋、要”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三)孙膑和《孙膑兵法》(2学时)
主要介绍成书于战国时期《孙膑兵法》的两大特点“战胜而强立”与“乐兵者亡”。
1.基本要求
(1)了解战国中期之后战争目的变化
(2)理解孙膑的“战有道” 等军事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孙膑兵法》与战国战争形态的密切关系
难点:《孙膑兵法》的“道、人、攻、变”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四)先秦其他兵学论著(2学时)
主要介绍先秦时期其余兵学论著的内容与主要观点。
1.基本要求
(1)了解《司马法》的主要内容
(2)了解《尉缭子》主要内容
(3)了解《六韬》的主要内容
2.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三部兵书的时代性
难点:本章兵学与前三章兵法的异同点
(五)先秦其他著作的兵学思想(2学时)
主要介绍先秦时期主要思想著作的兵学内容与主要观点。
1.基本要求
(1)理解《管子》中“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的含义
(2)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兵学思想
(3)理解《左传》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含义
(4)理解《商君书》中“义暴之辩”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兵学与历史发展的同步性
难点:先秦诸子“反战”与“论战”的矛盾性
(六)汉唐兵学论著(2学时)
主要介绍汉唐时期主要兵学著作。
1.基本要求
(1)理解《黄石公三略》中“刚柔并济”思想
(2)理解曹操“以战止战”兵学思想
(3)了解诸葛亮与《隆中对》
(4)理解《唐李问对》中“奇正”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战争形态与兵学的协调性
难点:“以战止战”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旧唐书·李靖传》
(七)兵学与中国文化(2学时)
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兵学思想的相互关系。
1.基本要求
(1)了解兵学与儒家关系
(2)了解兵学与道家关系
(3)了解兵学与法家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兵学与儒、道、法各家的兼容与互补
难点:兵学文化与现代意识
教材:张文儒著:《中华兵学的魅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骆宇骞, 李解民, 盛冬铃等《武经七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雷海宗著:《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3.军事科学院编:《中国军事通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
4.徐勇著:《先秦兵书佚文辑解》,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5.邱少华,牛鸿恩著:《先秦诸子军事论译注》,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