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学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院系: |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
课程编号: | MA5018 |
学分: | 2 |
《化学电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A5018
课程名称:化学电源 英文名称:Chemical Power Sources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课程性质:各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建议开设学期:第7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开课单位: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电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电源基本慨念,掌握各种主要化学电源的原理、结构和制造工艺,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物理和材料等基础知识为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化学电源的理论基础,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化学电源概论 ( 2学时)
本节主要讲述化学电源的历史、分类、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1.基本要求:
(1)了解电极过程。
(2)熟悉化学电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电源的分类及特点。
(二)一次化学电源(4学时)
本节主要讲述一次化学电源,主要包括锌-锰电池和锌-银电池的原理及制备工艺。
1.基本要求:
(1)熟悉锌-氧化汞电池的基本原理、构成及性能。
(2)了解锌-空气电池的基本原理、构成及性能。
2.重点、难点:
重点:锌-空气电池和锌-氧化汞电池的基本原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了解锌-空气电池的基本构成及性能。
(三)二次化学电源(10学时)
本节主要讲述二次化学电源,主要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结构以及制备工艺。
1.基本要求:
(1)掌握二次化学电源,主要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2)熟悉二次化学电源,主要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3)熟悉二次化学电源,主要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
2.重点、难点:
重点: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制备工艺。
难点: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了解锌氧化银电池的基本原理、制备工艺及主要性能。
(四)燃料电池(10学时)
本节主要讲述燃料电池,主要包括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1.基本要求:
(1)掌握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熟悉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
2.重点、难点:
重点: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难点: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了解碱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影响因素。
(五)电池材料与电池性能测试(4学时)
本节主要讲述电化学测试体系与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技术与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1.基本要求:
(1)掌握循环伏安法的测试原理与方法。
(2)掌握电化学阻抗谱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循环伏安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技术。
难点: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了解电势阶跃法的基本原理。
(六)疑难讲解和小论文撰写(2学时)
本节主要针对本门课程疑难问题答疑,并撰写和本门课程相关小论文。学生可自拟题目或根据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
1.基本要求:
(1)撰写和本课程相关小论文。
2.重点、难点:
重点:撰写和本课程相关小论文。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撰写和本课程相关小论文。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授30学时,多种形式2 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式 |
1 | 化学电源概论 | 2 | 讲授 |
2 | 一次化学电源 | 4 | 讲授 |
3 | 二次化学电源 | 10 | 讲授 |
4 | 燃料电池 | 10 | 讲授 |
5 | 电极材料与电池性能测试 | 4 | 讲授 |
6 | 疑难讲解和小论文撰写 | 2 | 多种形式 |
注:教学方式填写“讲授、实验或实践、上机、综合练习、多种形式”。
四、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贡献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知识体系、能力和素质的主要贡献如下:
(1)针对学生知识体系,要求掌握电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电源基本慨念,掌握各种主要化学电源的原理、结构和制造工艺以及测试方法。
(2)针对学生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辩证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3)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刻苦钻研、勤奋进取、视野开阔、乐于探究、富有责任感和作风严谨,实事求是等方面。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30%。主要考核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程论文成绩:7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可自拟题目或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并在一定形式下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论文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化学电源》(第一版),程新群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第一版),郭炳焜, 李新海, 杨松青 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
2. 《化学电源工艺学》(第一版),史鹏飞 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 《化学与物理电源》(第二版),汪继强 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七、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门课程与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在电化学原理部分需要有效衔接。
(二)其他说明
无
(执笔人:张茂林 审核人:×××)
2014年 06 月 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