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学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院系: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课程编号: | MC006002 |
学分: | 3 |
课时: | 4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包括19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至今整整170多年的历史。这其中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天翻地覆的三十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和曲折的三十年;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走向辉煌的四十年。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而不断斗争的革命史;是中国人民不断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寻求现代化出路的探索史;也是中国人民终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是: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开创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就是要向大学生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讲授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国家出路,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世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为此,本课程还将传承西电红色基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推动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国史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大学生运用历史学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编号: MC006002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课程性质:全校必修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生 建议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国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一门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也是一门人生观教育的课程。其基本教学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为依据,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线;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进一步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国史国情,自觉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优良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大学生正确总结经验,认识国情,学会全面地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以历史分析的方法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线,引导学生“知往鉴今”。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国情,认识现实,认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史使人明智”,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和中国建设、改革的实际,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学生自觉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优良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培养和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导论——如何上好纲要课(2学时)
内容提要: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方法。重点把握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中,围绕四个伟大、四个自信、四个选择,引领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和世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1.基本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意义和性质及教学方法。
(2)熟悉本课程的目的、主线和要求。
(3)掌握中国梦的主题,民族复兴的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史观。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民族复兴的历史主线;中国梦发展的历程。
难点:树立和培养学生的正确民族历史观。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如何学好纲要课。
课外学习要求:
课下查阅相关感兴趣的书籍和提出焦点问题。
4、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教学法
(二)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14学时)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与社会发展的变化,揭示出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
1.基本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2)熟悉帝国主义国家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社会的变化。
(3)掌握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
2.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社会如何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难点:侵略给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课外学习要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的原因与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
1.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熟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
(3)掌握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深远影响,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2.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难点: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的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正确理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意义。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分析。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近代中国各阶级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内容包括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地主阶级“自救”活动的兴衰以及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1.基本要求:
(1)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所提出的主张、方案。
(2)熟悉不同阶级方案历史意义。
(3)掌握不同阶级探索失败的教训及其原因。
2.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农民、地主、维新派领导的各项运动的结果及其原因。
难点:理解和掌握早期探索失败的缘由及其启示。认识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与政治行动的意义,了解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步的。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贡献和意义。
课外学习要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20世纪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内容包括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
1.基本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经过
(2)熟悉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意义。
(3)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三民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启示,中国民主共和难以落籍的原因。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认识和了解改良派和革命派两种不同的社会变革方式,论证革命的进步性、必要性和正义性。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历史性巨变。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失败?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三)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18学时)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学时)
内容提要:
概述二十世纪前半叶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近代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以及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为代表提出的三种建国方案。
1.基本要求: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与中国。
(2)熟悉1919——1949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3)掌握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命运的较量。
2.重点、难点:
重点:二十世纪前半叶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对中国各政治派别在政治趋向上的影响。
难点: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要求同学们围绕课堂讨论问题及学习内容,进行课下的思考和延伸阅读。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特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大革命的意义及失败原因。
1.基本要求:
(1)掌握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产生后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熟悉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
(3)了解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领会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5)深入领会“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2.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点意义; “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难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什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4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新道路的问题。具体讲述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共两党的发展和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和意义。
1.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2)熟悉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屡犯教条主义错误的原因。
(3)掌握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立历程及其内容。
(4)感受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进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重点、难点:
重点: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政府及性质。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伟大的长征及长征精神。
难点: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曲折,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理论上探索出了一条和苏俄不一样的革命新道路。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怎样认识长征的意义?
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本门课程的核心章节。讲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基本过程、起因,日本侵华战争和殖民统治给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基本过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战初期、中期各自作用,所坚持的方针、政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因。
1.基本要求: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功绩。
(2)熟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及评价。
(3)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及方针政策;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抗日战争的时限由八年改为十四年,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如何认识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时限为什么由八年改为十四年?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要求同学们课下欣赏电影《南京!南京!》,并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心得体会。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4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内战,争取民主,最终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最终破产,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针对抗战胜利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采取的方针政策;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和胜利的历史意义。
(2)熟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内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发展,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崩溃及其原因。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要求同学们围绕课堂讨论问题及学习内容,进行课下的思考和延伸阅读。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四)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12学时)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2学时)
内容提要:
讲述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基本要求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接续奋斗的辉煌历程。
(2)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进程中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的表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学时)
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过程。
1.基本要求
(1)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2)熟悉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及其引发的深刻社会变革。
(3)掌握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难点: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学时)
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同时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以及在探索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和曲折,总结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1.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
(2)熟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曲折的原因。
(3)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
2.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及其曲折,客观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难点: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学时)
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和跨世纪的发展,以及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基本要求
(1)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
(2)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接续发展的过程
(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历史转折点的原因与意义;新时期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难点: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发展的?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学时)
内容提要:
阐述包括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引导学生自觉坚持“四个自信”。
1.基本要求
(1)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2)熟悉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掌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重点难点
重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其重大意义。
难点:通过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让学生自觉坚定“四个自信”,从而自觉承担时代赋予青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作业:
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外学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
4.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和专题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案例教学。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讲授 48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实践 学时,研讨 学时,线上 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式 |
1 | 导论 | 2 | 讲授,案例 |
2 | 综述(风云变化的八十年) | 2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3 |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4 |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5 | 辛亥革命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6 | 综述二 | 2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7 |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8 |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9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10 | 为新中国而奋斗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11 | 综述三 | 2 | 讲授,案例 |
12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4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13 |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 2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1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 2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2 | 讲授、讨论,视频,案例等 |
16 | 结课 | 2 | |
合计 | 48 |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学习、参与教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考察。平时成绩包括如考勤、以讨论为主的多维教学展示、课堂参与教学、读书、平时抽查笔记作业等等。
期末考试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考试的形式,闭卷,题型为选择、简答、分析、论述,材料、小论文等。
成绩提交:为期末考试结束后一次性上传。提交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个成绩。
总评成绩 = C1*0.5 + C2*0.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修订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用书,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用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辅导读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
3.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人民出版社。
5.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
6.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
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8.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9.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10. 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11.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12.《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
13.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
1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9年推荐阅读书目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后浪出版社。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3、胡绳武、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山西人民出版社。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5、金冲及:《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战役的》,北京大学出版社。
6、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家大背景下看中共的成功之路》,山西人民出版社。
7、(美)特里尔 :《毛泽东传》,人民大学出版社。
8、(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
9、(美)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北京联合出版社。
10、(美)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中信出版集团。
11、齐邦媛:《巨流河》,三联书店。
12、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中华书局。
14、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
15、唐晋:《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
16、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8、(美)明妮.魏特琳:《魏特琳日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9、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1、金一南:《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课程引导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树立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二年级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奠定了深厚的史学基础,为今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做了前提准备。
(二)其他说明
无
执笔人:刘晓红,禹海霞,罗淑宇
审核人:
2018年 12 月 7 日